超級溫室氣體何時達峰
?
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日在北京發(fā)布《全面減排邁向凈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指出,我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2012年排放量已經達到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并超過同年日本、德國等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卻未獲相應關注,在國家相關減排政策和目標中缺席。
?
該所高級研究員房偉權呼吁:下一個5年,中國應考慮更全面的減排承諾。
?
轉型面臨專利壁壘
?
7月底,25個國家的部長和高級代表一致同意修改《蒙特利爾議定書》,這使得淘汰強效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進入倒計時。該修正案要求用氣候友好型的化學品替代HFCs。
?
之后,美國、日本、歐盟等開始施行嚴格的HFCs減排政策,并研發(fā)了一系列環(huán)境友好的替代品,制冷劑技術轉型大勢所趨。實際上,《蒙特利爾議定書》是美國唯一加入的國際環(huán)境公約。據北京大學教授胡建信介紹,一向對國際環(huán)境公約不積極的美國,卻是該修正案的積極推動者。
?
“美國從總統(tǒng)到政府部門、NGO、企業(yè)都在力推修正案,我想關鍵是他們掌握了核心技術。”胡建信分析說。
?
諸多跡象表明,《蒙特利爾議定書》修正案很可能在今年10月的締約方會議上通過。屆時,HFCs將正式走上淘汰之路。
?
然而,中國是最大的含氟溫室氣體排放國,胡建信告訴記者,我國生產全世界80%的室內空調,每年還生產2000萬輛新車,其中的空調制冷劑都是使用HFCs。
?
中國氣象局副研究員姚波則指出,我國從2013年才開始大規(guī)模采用HFCs替代臭氧層消耗物。因此,HFCs的規(guī)模很可能還將會指數級增長。
?
對此,胡建信認為,專利壟斷是我國尋求替代技術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但他認為,中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可爭取在《蒙特利爾議定書》修正案下得到技術轉型和專利使用的資金支持。
?
不過,姚波提醒到,由于我國在國際化工產業(yè)鏈上處于下游,許多涉及含氟溫室氣體的產業(yè),如半導體、芯片、平板電腦制造等在中國還是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在很多地區(qū)優(yōu)先扶持,當這些產業(yè)從發(fā)達國家轉移到中國之后,排放量還將繼續(xù)大幅增長。
?
“我們預計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達峰時間要晚于二氧化碳達峰,而且晚得比較多。”姚波說。
?
三大挑戰(zhàn)亟須克服
?
除了HFCs,《京都議定書》還涵蓋了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等總共六類“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根據《巴黎協(xié)定》,全球將在本世紀下半葉達到凈零排放。
?
按照最新的國家信息通報,我國溫室氣體中約80%為二氧化碳,20%為其他溫室氣體。中國已經承諾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這并不包括其他六種溫室氣體。
?
姚波表示,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雖然排放量相對較少,但溫室效應非常強。例如,每排放1噸六氟化硫在百年尺度上造成的增溫效應,相當于23500噸二氧化碳。因此,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不容忽視。
?
《研究》指出,我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工業(yè)、農業(yè)、廢棄物以及能源四個行業(yè),其中工業(yè)領域增長最為迅猛,到2030年將取代農業(yè),成為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
?
《研究》估計,根據技術可行性而暫不考慮任何政策、法律和經濟上的障礙,只需在所有經濟部門推廣使用現有技術,到2030年中國每年可以減少約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幾乎占當年排放量的1/3。而如果僅基于現有政策,預計到2030年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到約2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05年水平增加88%。
?
姚波指出,我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重視不足,尚未正式發(fā)布2005年之后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清單,最近幾年的排放量只有非官方的估算結果。此外,還面臨著目標缺乏、成本太高、項目尚未納入我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體系等一系列挑戰(zhàn)。
?
為此,他給出三點建議:及時更新全面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進一步制定涵蓋所有經濟部門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推動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進入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體系和籌劃中的國家碳交易市場,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同二氧化碳減排和空氣污染治理相結合。